请输入关键字
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慢性意识障碍医工合作多学科讨论会顺利举办
来源: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时间:2024.08.12

2024年8月7日,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慢性意识障碍医工合作多学科讨论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健嘉康复医院等多个单位的多位专家参加,同时我院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内科、电生理科的多个学科共二十多位专家共同参加了讨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临床病例,加强医工多学科深入合作,寻求慢性意识障碍促醒治疗的有效办法。

会议开始,由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尹绍雅致辞。尹主任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为大家介绍了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成立后进行的主要工作,树立起医工合作促进功能神经发展的理念。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秀云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由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参加,希望各方互相学习,加强医工深入交流,寻找突破点,真正将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斌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强调多学科医工合作是意识障碍促醒治疗的方向,并希望与会专家积极发言,共同进步。

本次会议主持神经外科九病区负责人冯珂珂介绍了本次讨论会的内容及安排,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慢性意识障碍具体病例讨论,同时进一步探讨慢性意识障碍医工结合多学科、多中心的深入合作。

本次会议联合主持人神经外科十三病区负责人梁思泉主任也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示本次会议以临床现实问题为导向,医工合作是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期待会议圆满成功。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负责人冯珂珂主任诊疗组成员汇报了两例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病例。此次汇报的两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病史相对复杂,均经历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治疗,但意识恢复状况不佳。一位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因左侧小脑梗死后出现意识障碍,在此期间进行了包括后颅窝去骨瓣减压、脑室外引流等多次手术,目前处于植物状态。另一位患者为青年女性,因溺水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曾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目前处于植物状态,家属促醒意愿强烈。两位患者本次入院后均已完善了行为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三方面的评估,在综合评估结果后需讨论下一步诊疗方案。本次与会部分专家在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均有所参与,对患者不同时期的诊疗过程进行了补充,并对目前情况的诊疗方案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我院康复医学科王宏图主任、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张国斌主任、功能神经外科梁思泉主任、内科刘纪主任、影像科韩彤主任分别从各次专业角度对本病例提出下一步诊疗建议。神经外科程轶峰、王雷波、刘俊、李中振四位主任也就这两个病例的下一步诊疗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随后,来自天津大学的刘秀云教授从脑血流监测、脑电量化分析、多模态影像处理等医工结合角度给出了诊疗建议。刘秀云教授建议,可以考虑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或迷走神经电刺激尝试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在再次进行电生理监测时可以尝试排除其他干扰及改变刺激范式多次监测,尽量捕捉到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另外可以监测脑血流阻力,寻找更多能够改善意识状态的方法。天津健嘉康复医院丁晓晶及冯海宽主任对刘秀云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表示今天两个病例非常好,意识障碍促醒是非常困难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

病例讨论结束后,尹绍雅主任进行病例讨论的总结,并对各位专家给予各方面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详细介绍了天津市环湖医院开展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具体工作及未来发展目标。天津大学的刘秀云院长指出,本次讨论两个意识障碍促醒病例非常有意义,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针对慢性意识障碍疾病的诊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意识障碍脑室扩大是临床上的常见难题,医工合作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希望以后更加紧密合作。张国斌主任提出对于慢性意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密切关注患者的脑代谢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当前的病情进展,并预测其预后情况。

最后,会议主持冯珂珂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专家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表示了感谢。他表示通过加强医工合作,促进多学科多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将为更多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带来获益,期待未来能够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慢性意识障碍诊疗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