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电刺激(SCS)兼频刺激模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筹备会及学术讨论会”在津顺利召开
金秋10月,“脊髓电刺激(SCS)兼频刺激模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筹备会及学术讨论会”在津召开。我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作为该项目牵头临床研究团队之一,承办本次会议。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本次会议顺利召开,让国内众多专家听到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领域的“环湖声音”。PART.01- SCS兼频刺激模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筹备会 -10月12日在天津市环湖医院举行的SCS兼频刺激模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筹备会。我院副院长巫嘉陵、功能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尹绍雅、副主任医师李志涛、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足科主任常柏、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鲍民主任、沈阳市第七医院内分泌科甘宇主任、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王珺楠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杨宁等专家受邀参会。会议首先由巫嘉陵副院长致辞。巫院长肯定了我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近两年来的工作,通过SCS明显提高了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糖足科常柏主任团队的合作模式体现了多学科融合以及新专业的发展趋势。SCS治疗糖尿病足在临床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就,接下来继续深度合作,探索治疗机制。 尹绍雅主任讲述了我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的发展史及规划,强调了团结协作、百花齐放的发展思想。 常柏主任讲述了糖尿病足病理生理学基础,让大家对此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阐述了SCS治疗的适应症及相对禁忌症,为筛选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李志涛主任阐述本次临床筹备会的具体实施细则、可行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同。 大会合影及临床研究同盟成立的揭牌仪式 PART.02- SCS兼频刺激模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学术讨论会 - 10月13日清晨,SCS兼频刺激模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学术讨论会正式开始。大会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益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常栢教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甘宇教授等诸多专家为大家授课,并在授课后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李益明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的权威专家,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的诊治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详细阐述了PDPN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为这一复杂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宝贵的见解。PDPN的形成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多种机制的相互作用。李益明教授指出,PDPN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神经病变,进而引发疼痛。PDPN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李益明教授指出,治疗PDPN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因治疗、针对发病机制治疗和对症治疗。而SCS作为缓解疼痛有效治疗手段,是PDPN最优的治疗选择。 常栢教授讲述了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合作的最新进展。他指出,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糖尿病足的治疗不再是单一科室的任务,而是需要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感染科、神经外科/疼痛科、康复科以及护理团队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共同面对的挑战。他提到,通过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不同科室的专家能够迅速集结,围绕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这种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最后他提到了近两年来与我院的功能神经外科的合作,使更多的糖尿病足患者得以保足,提高了生活质量,对此种合作模式的未来发展给予了厚望。 甘宇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全面而详尽地讲述了脊髓电刺激疗法(SCS)在糖尿病足(糖足)治疗中的应用原则与管理策略。会上,甘宇教授首先介绍了SCS的基本原理,通过向脊髓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利用电刺激来调节神经传导,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为糖足这一难治性疾病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案。他强调,SCS的应用并非盲目进行,而是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与个性化定制,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她和鲍民教授的合作经验,列举了SCS治疗糖尿病足的详细适应症及禁忌症,为我们开展临床功能指明了方向,避免弯路。 安徽省立医院赵俐丽教授讲述了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管理方案。赵教授详细阐述了PDPN的综合管理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从基础治疗到个性化干预的多个层面。她指出,基础治疗的核心在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这是减缓神经病变进展、减轻疼痛症状的根本。同时,她强调了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综合管理,以减少其他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最后,赵教授以几个成功治疗案例作为结尾,生动展示了综合管理方案在PDPN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与显著疗效。她鼓励在座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PDPN的综合管理中来,共同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努力。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与高度评价。 李志涛主任代表我院进行了SCS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分享及MDT合作经验。他通过详实的病例资料与图文并茂的展示,深入剖析了一例典型PDPN患者的治疗过程。从患者的病史采集、症状评估到多学科团队(包括糖足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等)的联合诊断与讨论,每一步都展现了我院在PDPN综合管理上的严谨与精细。特别是当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时,MDT团队果断决定尝试SCS疗法,并详细阐述了治疗方案的设计思路、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数据,充分展示了SCS疗法在该患者身上的显著疗效。他还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通过定期的病例讨论会、远程会诊平台以及紧密的日常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流通顺畅,决策高效准确。最后他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日益加深,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SCS疗法在内的更多创新治疗手段将为PDPN患者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医疗机构能够借鉴我院MDT合作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为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贡献更大的力量。 山东省立医院王珺楠教授讲述了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分享及疼痛管理方案。通过鲜活的病例,向大家展示了SCS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优势。最后,王教授也强调了适应症的把握非常重要,筛选合适的患者才能获得理想的预后。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冯刚教授讲述了SCS治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程控策略。他指出,SCS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化的程控策略。这包括但不限于:精确的患者评估以确定最适合的植入位置和刺激参数;细致的术后随访以监测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刺激参数;以及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定制化康复计划等。冯教授还特别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指出神经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能够确保治疗方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会议最后众多专家针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以及SCS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专家们不时提出尖锐而深刻的问题,引发一阵阵激烈的思维碰撞。他们既肯定了SCS疗法在PDPN治疗中的潜力与价值,也坦诚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挑战与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跨学科的深入交流,专家们不仅增进了对彼此领域的了解与尊重,更在思想碰撞中激发了新的灵感与思路,为PDPN的精准诊断与SCS疗法的安全实施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的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