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资讯科普
环湖科普丨莫大意!老人摔倒自觉没事,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出现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常为单侧,有16-25%的病人表现为双侧,发病率约为1.7-20.6人/每10万人,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随着人口老龄化,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发病率逐年升高;最常见于老年男性(男:女=3:1),平均发病年龄为77岁,大多数是由头部创伤后数周(≥3周),部分没有明确外伤史。为什么表现“慢”且好发于老年人呢? 老年人脑萎缩,但颅骨不变,颅骨与脑组织之间的空隙变大,为大量积血提供空间,此空间的存在,只有血肿积聚到一定量,对脑组织造成较明显的挤压时,症状才慢慢出现。当头部外伤时,轻微外伤,哪怕是头部晃动或道路不平的颠簸,由于老年人脑萎缩,脑组织在颅内的移动度增大,使脑表面细小而脆弱的静脉或与硬脑膜窦相连的小静脉撕裂出血,而这种出血是间断的、缓慢的,由于老年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或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使血肿不断扩大直至出现症状。所以,老年人是好发人群。症状是什么? 早期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仅为轻度头昏头痛,往往被忽视。后期随着血肿量的逐渐增多及对脑组织的挤压逐渐加重,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甚至呕吐;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淡漠、偏瘫、麻木、失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思维紊乱、定向力及智力障碍。救治延误,导致血肿进一步进展,并发脑疝,可能出现严重的偏瘫、抽搐和昏迷,甚至死亡。要如何治疗呢? 口服药物治疗:适用于出血量少,症状不明显,超高龄以及有手术禁忌症的人群;有专家建议,口服药物促进血肿的吸收(阿托伐他汀钙、地塞米松等);定期复查头部CT,如果血肿增多或症状加重及时就诊;建议停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手术治疗:血肿较多,脑组织受压明显,临床症状重应行手术治疗。颅骨钻孔引流术——术中在血肿腔放置一根引流管,尽可能引流血肿。术后一般在2-3天根据引流情况即可拔除引流管。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利用神经微创介入方法,将脑膜中动脉的供给阻断可以防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较大,不作为首选方法,仅适用于闭式引流术未能治愈者,或腔内有大量血凝块或血肿腔有分隔不利于钻孔引流者。经内镜血肿清除微创手术——神经内镜下可直视操作,配合神经显微器械可清除血肿包膜和分隔,并可将冲洗管放置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彻底冲洗。 温馨提示您: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特殊的颅内出血,区别于常见的“脑出血”,量可达150-200ml,甚至更多,症状同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症状隐匿,可无特异性症状,进展缓慢,如不处理,预后不良。如果得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且无神经功能受损后遗症(头痛、偏瘫、失语)。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容易复发。多是因为老年人脑萎缩,脑组织膨胀复位不全,术后保留引流管期间患者应尽量卧床,多饮水,出院后短期内暂停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剧烈体育锻炼和再次外伤等。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好!
2024.08.16
详细介绍
天津市环湖医院开展禁烟月宣传活动
禁烟月宣传医院是一个人口密集、防治疾病、保护健康的公共场所。为了营造一个文明舒适的无烟诊疗环境,天津市环湖医院积极创办禁烟月宣传活动,帮助群众了解烟草危害性,牢固树立远离烟草的健康理念。我院总务科联合物业人员悬挂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标语、采取以烟换糖的形式劝阻楼外吸烟人员,向广大来院患者和家属讲解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以及戒烟的方法和步骤,生动形象的引导吸烟者主动戒烟,提升健康首要意识,广泛发挥群众力量,鼓励吸烟者参与禁烟控烟。天津市环湖医院始终将创建无烟医院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把“计划-执行-巡查-处理”模式贯彻禁烟行动全过程。在院内各楼层设立禁烟劝导员,建设室外吸烟区,配备灭烟桶,印发禁烟标志标牌,在重点区域内放置禁烟喇叭,24小时循环播放控烟知识。同时,各科室、病区指定专人作为禁烟督查员,物业保洁保安等第三方人员作为控烟巡查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佩戴禁烟袖标,将巡查任务列入其日常工作职责,采取发现即制止的方式,定期定时集中巡查,对禁烟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创建“无烟医院”从你我做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爱生命,拒绝烟草,减少疾病,引领健康,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舒适的“无烟医院”而共同努力!感谢您对医院禁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4.08.15
详细介绍
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慢性意识障碍医工合作多学科讨论会顺利举办
2024年8月7日,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慢性意识障碍医工合作多学科讨论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健嘉康复医院等多个单位的多位专家参加,同时我院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内科、电生理科的多个学科共二十多位专家共同参加了讨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临床病例,加强医工多学科深入合作,寻求慢性意识障碍促醒治疗的有效办法。会议开始,由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尹绍雅致辞。尹主任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为大家介绍了环湖医院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成立后进行的主要工作,树立起医工合作促进功能神经发展的理念。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秀云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由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参加,希望各方互相学习,加强医工深入交流,寻找突破点,真正将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斌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强调多学科医工合作是意识障碍促醒治疗的方向,并希望与会专家积极发言,共同进步。本次会议主持神经外科九病区负责人冯珂珂介绍了本次讨论会的内容及安排,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慢性意识障碍具体病例讨论,同时进一步探讨慢性意识障碍医工结合多学科、多中心的深入合作。本次会议联合主持人神经外科十三病区负责人梁思泉主任也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示本次会议以临床现实问题为导向,医工合作是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期待会议圆满成功。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负责人冯珂珂主任诊疗组成员汇报了两例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病例。此次汇报的两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病史相对复杂,均经历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治疗,但意识恢复状况不佳。一位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因左侧小脑梗死后出现意识障碍,在此期间进行了包括后颅窝去骨瓣减压、脑室外引流等多次手术,目前处于植物状态。另一位患者为青年女性,因溺水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曾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目前处于植物状态,家属促醒意愿强烈。两位患者本次入院后均已完善了行为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三方面的评估,在综合评估结果后需讨论下一步诊疗方案。本次与会部分专家在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均有所参与,对患者不同时期的诊疗过程进行了补充,并对目前情况的诊疗方案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我院康复医学科王宏图主任、颅脑创伤与重症医学科张国斌主任、功能神经外科梁思泉主任、内科刘纪主任、影像科韩彤主任分别从各次专业角度对本病例提出下一步诊疗建议。神经外科程轶峰、王雷波、刘俊、李中振四位主任也就这两个病例的下一步诊疗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随后,来自天津大学的刘秀云教授从脑血流监测、脑电量化分析、多模态影像处理等医工结合角度给出了诊疗建议。刘秀云教授建议,可以考虑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或迷走神经电刺激尝试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在再次进行电生理监测时可以尝试排除其他干扰及改变刺激范式多次监测,尽量捕捉到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另外可以监测脑血流阻力,寻找更多能够改善意识状态的方法。天津健嘉康复医院丁晓晶及冯海宽主任对刘秀云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表示今天两个病例非常好,意识障碍促醒是非常困难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病例讨论结束后,尹绍雅主任进行病例讨论的总结,并对各位专家给予各方面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详细介绍了天津市环湖医院开展慢性意识障碍诊疗的具体工作及未来发展目标。天津大学的刘秀云院长指出,本次讨论两个意识障碍促醒病例非常有意义,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针对慢性意识障碍疾病的诊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意识障碍脑室扩大是临床上的常见难题,医工合作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希望以后更加紧密合作。张国斌主任提出对于慢性意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密切关注患者的脑代谢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当前的病情进展,并预测其预后情况。 最后,会议主持冯珂珂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专家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表示了感谢。他表示通过加强医工合作,促进多学科多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将为更多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带来获益,期待未来能够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慢性意识障碍诊疗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2024.08.12
详细介绍
筑基提质 严行致远——天津市环湖医院举行第七届中国医师节“三基三严”知识竞赛初赛
筑基提质 严行致远第七届中国医师节“三基三严”知识竞赛初赛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展示我院医师精神风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师专业素质,天津市环湖医院第七届中国医师节“三基三严”知识竞赛初赛于2024年8月8日举行,正式拉开我院医师节系列活动序幕。本次竞赛得到广大中青年医师的热烈响应,各科室踊跃报名,最终遴选临床、医技科室等共30余位选手参加。工会主席、总会计师马洪兰开场致辞,医务科科长岳伟主持。本次知识竞赛全面覆盖了党政时事、医学基础、医疗法规、医学史、医学人文等内容,综合体现医务工作者全面素质。比赛采取闭卷答题形式公开公平举行,并邀请绩效运营办副主任王红光、网络信息科副科长鲍迪现场巡查。工会主席、总会计师马洪兰首先代表工会提前向全体医师送上医师节的祝福,指出本次“三基三严”知识竞赛,既是对参赛医师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深刻体现医院对青年医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深远考量。她强调,守护生命健康是医师的崇高使命,全体医师应持续深化专业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素养。同时,预祝所有参赛医师在本次知识竞赛中能够发挥出色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院党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综合能力提升,致力于人才培养,严把医疗质量,着力提升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院多措并举,先后组织全院多学科融合的学术晨会、神经外科新进展学习交流会、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气道管理学习班、影像培训班、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比武和练兵、专项建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初见成效,成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青年人才及年轻干部。本次“三基三严”知识竞赛是对全体医师知识与技能的集中检阅,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石,更是推动医院技术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扎实的基本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严格的基本操作规程、严谨的工作态度,构筑起一道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坚固防线。环湖医院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三基三严”的深入实施,鼓励全体医护人员勤于钻研、勇于实践,为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贡献力量,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2024.08.09
详细介绍
儿童反复出现肢体无力,小心烟雾病——天津市环湖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为6岁延吉小朋友顺利手术
2024年7月,来自延吉的6岁朝鲜族女童,因为近一个月频繁发作的左肢无力症状,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查头MRI未见明显梗塞,入住李庆国主任所在的小儿神经外科病房,行全麻脑血管造影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颅底大量异常呈烟雾状的血管,诊断为烟雾病(Moyamoya病)(下图)。 脑灌注成像提示双额顶脑低灌注改变(下图) 术前行颞浅动脉超声描技示右侧颞浅动脉主干内径0.5mm,仅为成人的1/4大小,设计直线手术切口(下图)。 术前准备齐全,于7月24日行右侧颞浅动脉脑贴敷术,术中于显微镜下游离右侧颞浅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保持通常及完整,颅骨开窗直径约5cm,暴露外侧裂,打开侧裂蛛网膜,将颞浅动脉小心贴敷固定于侧裂后方脑表面,缝合硬膜,回复骨瓣,分层缝合肌肉、皮下及皮肤(见下图)。手术顺利,术后患儿精神及饮食良好,一周内未见脑缺血症状发作,于2024年7月31日顺利出院。 出院当日,患儿家属手写书信表达了对小儿神经外科团队的感谢之情,并合影留念。 科普知识 烟雾病是什么 烟雾病(Moyamoya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该疾病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进行性闭塞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因常常累及儿童,临床表现可出现类似成人的缺血或出血症状,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突发头痛、言语障碍等。如何治疗 烟雾病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及对症处理。而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进行脑血流重建,术式主要包括3类:直接血流重建术、间接血流重建术及联合血流重建术。其中针对儿童烟雾病,因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建议采取积极的手术策略,目前主流的是行间接血流重建术。其中颞浅动脉脑贴敷术属于间接血管重建的主要一种,是将头皮中的颞浅动脉完整地游离出来贴敷于缺血区的脑表面,建立从颞浅动脉到缺血区脑组织的“小路”,通过后期血运代偿重建,向缺血脑组织供血,增加血流量,减少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再梗死的发生几率,是治疗儿童烟雾病的一种可靠、有效的选择。孩子反复出现四肢无力,一定不能大意;如果儿童出现肢体无力、偏瘫、感觉异常、头痛、言语障碍,要及时前往儿童神经专科医院就诊。天津市环湖医院 小儿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 李庆国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八病区(小儿神经外科)科主任。2002-2004年在北京天坛医院师从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王忠诚院士做博士后工作。2013年和2018年先后赴德国洪堡大学夏洛蒂医院和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做访问学者、参观学习。对儿童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狭颅症、儿童脑瘫等疾病的诊治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小儿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专业专家委员,中国儿童颅脑整形外科专家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小儿神经肿瘤学组第一届学组成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韩国庆 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主持完成天津市卫健委课题一项,以主要参与人参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省部级)重点课题一项。近五年以第1/并1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2024.08.08
详细介绍
1 37 3839 40 41